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站在黄冈长远发展、科学发展的高度,提出“双强双兴”的黄冈作为,为打造黄冈经济升级版、实现全面振兴和老区人民的小康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。贯彻落实全会精神,就是要紧密结合蕲春实际,发挥优势,突出特色,以“双强双兴”的创新实践,奋力推进黄冈统筹发展率先区建设。

  一、以思想大解放提升发展大境界。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前后,蕲春先后组织三批次县“四大家”领导和乡局级党政主职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、两批次青年干部到福建漳州工业园和深圳蛇口工业区挂职锻炼、相关部门干部到省内外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,以及聘请名家、大家来县内授课等,大规模培训干部。与此同时,蕲春对长远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,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战略任务、“华夏中药谷、东方养生城”的形象定位、“三大战略、四城目标”的发展思路、“七大片区”的发展平台,吹响了蕲春科学、跨越发展的集结号。这一轮解放思想,我们把“双强双兴”战略与蕲春特色和优势融会贯通,形成了“打造千亿产业,挤进方阵”的定量目标和行动计划。力争通过1—2年努力,将李时珍品牌上升为省级战略;通过5—6年努力,把医药养生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,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挤进全省方阵,建成黄冈统筹发展的率先区。

  二、以品牌大开发推进产业大集群。实施品牌带动战略,用大项目推动医药、文化、旅游深度融合,推动“5522”工程建设,为打造医药养生千亿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。围绕建设50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工程,引导龙头企业、市场主体、合作经济组织,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,大规模推进药材生产。围绕培植500亿医药工业工程,扎实推进李时珍医药集团3-6期工程项目、李时珍生物科技上柜上市提能扩规项目、宏中制药生物制药项目、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、农产品加工园项目、蕲艾系列开发项目、华科产业园项目等20个过10亿元大项目建设;着力打造中成药、保健品和营养食品、蕲艾、生物制药、医疗器械等5个100亿产业,形成集群发展优势。围绕打造200亿医药物流工程,扎实推进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和九州通国际物流港项目建设,引导全省中药材资源、种药大户、贩销大户、药材经纪人等要素资源向李时珍中药材市场配置和汇聚,推动医药物流向华中地区全覆盖。

 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,实现实体港与信息港的有效对接。围绕打造200亿文化旅游养生工程,抓好云丹山度假区、李时珍文化养生产业园、赤龙湖养老基地、宋城、李时珍中医院及药膳、养生、特色中医诊疗等“五条专业街”建设,推动文化、旅游、养生及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。通过医药养生产业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,推动农业结构调整、工业转型升级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。

  三、以片区大建设推进城乡大统筹。坚持“以工补农、以城带乡”的方针,加快推进城南新城、河西新区、李时珍国际医药港、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、雷溪河和旧城改造、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、李时珍文化区等“七大片区”建设,把城南新城、河西新区、李时珍文化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、样板区来打造,推进城乡规划、基础设施、产业布局、公共服务一体化。通过片区的大开发、大建设,带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。今年全面完成乡镇总规和产业、居住、商贸“三区”规划和120个村庄规划,力争城乡规划、专项规划实现全覆盖;重点扶持30个试点村、5个示范村建设,以点带面,整体推进。

  四、以环境大优化凝聚发展大气场。优化服务环境。牢固树立“产业,企业家老大”的理念,强化服务项目、服务企业、服务市场主体的责任,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、精简和调整力度,大限度地压减审批事项;推行集中审批、并联审批、网络审批等多种审批方式;实行行政收费“零费制”、服务性收费“打包制”、涉企行为“报审制”,推行“关键岗位轮岗制”、“服务对象评科股长制”等。创新体制机制。重点抓好开发区、蕲州经济发达镇、融资平台建设、拆迁还建等体制机制创新,破解资金、土地、拆迁等突出问题,聚集一切生产要素。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创新,确保完成合同引资180亿元,落地资金46亿元。优化政务环境。推行电视问政,结合平时跟踪问效的方式,促进目标任务的兑现和落实;完善考核考勤、专班竞赛、奖优罚劣、定期督办、干部导向等五大机制,推动工作落实。通过一系列举措,凝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气场。